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可怕!如何急救和预防你必须要知道! 报道

2023-03-30 05:06:53 智鹿大药房

说起血糖,你可能对高血糖胆战心惊,却忽视了比它更危险的低血糖。


(相关资料图)

“高血糖的危险是以年计的,低血糖的危险是以秒计的” ,低血糖不仅是老人和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最大的绊脚石,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

什么是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血葡萄糖水平降低,并引起饥饿、冷汗、心慌、乏力甚至昏迷等表现的临床综合症,而当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后,症状和体征也随之消退, 一般以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作为低血糖症的标准。

为什么会出现低血糖症?

主要是由糖摄入不足、生成不足、消耗过多或转化过多几方面造成、但具体病因诊断尚需仔细鉴别诊断和检查。

糖摄入不足: 如长时间禁食、胃肠道消化吸收不良等。

糖生成不足: 肝糖原合成减少或糖原分解障碍、如肝病,糖原累积症等。

糖消耗过多: 如剧烈运动、发热、肾性糖尿、恶心肿瘤等。

糖转化过多: 如降糖药物使用过量、胰岛素瘤等。

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

医学上,将低血糖定义为:健康人血糖<2.8毫摩尔/升,糖尿病患者血糖≤3.9毫摩尔/升。

不同程度的低血糖,表现有所差异;不同年龄段的人,发生低血糖时的症状也各不相同。

轻度低血糖: 常会出现饥饿感、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嘴周麻刺感等不适。 严重低血糖: 出现意识模糊、肢体瘫痪、昏迷、大小便失禁等。 老年人: 常常没有任何症状,部分老人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言语行为反常、偏瘫、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或癫痫发作,需要特别注意。 婴幼儿及低龄儿童: 常表现为不好好喝奶、容易哭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不集中、噩梦易惊、遗尿等。

急性低血糖发生时,心脏负荷会增加,伴随着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还会导致血小板活化增加,凝血机能增强、促进血栓形成。

对老年人来说,低血糖的危害远超高血糖,它会造成血糖的大幅度波动,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促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严重时可致命。

如果低血糖程度重、时间长,还可能引起脑水肿,对中枢神经造成不可逆损害(如失语、智力损伤等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

低血糖有7个高发时刻

不同的人,低血糖症状不一;同一个人,每次发生低血糖的反应也不一样。以下低血糖的高发时段,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

1.进食量过少时

进食量过少、吸收合成障碍,长期饥饿或过度控制饮食,小肠吸收不良、长期腹泻等,均可诱发低血糖发生。

特别是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含有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的药物及胰岛素促泌剂时,一定要保证按时按量就餐。

2.超负荷运动时

肌肉利用过多的葡萄糖,或使注射的胰岛素吸收加快,都可能引起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己应用的降糖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运动。

3.夏季气温高时

夏季气温较高,人体内对抗寒冷、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的肾上腺激素分泌减少,胰岛素的作用可以更充分地发挥。

夏天昼长夜短,糖尿病患者常睡眠不足,再加上户外活动增多,新陈代谢旺盛,血糖消耗增多。

4.进餐后

肠胃功能不好的糖尿病患者,由于进食后不能及时消化吸收,也会引发低血糖。

5.夜间1-3点钟时

夜间低血糖一般出现在凌晨1-3点钟左右,患者会感到心慌、颤抖、饥饿,并多汗、做噩梦。

有些患者会出现第二天晨起后头痛、感觉没睡好,浑身乏力。

6.滥服药或保健品时

胰岛素用量过大或相对过大,磺脲类、苯甲酸类衍生物降血糖药用量不规范或自行加药,都可能出现低血糖。

此外,一些非降糖药,如抗组胺药、保泰松、乙酰氨基酚、异烟肼等,也可能出现继发性低血糖症。

有的糖尿病患者自行服用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如果出现肝肾功能损伤等,都会加重胰岛素代谢障碍,使之在体内堆积,导致低血糖发生。

7.胰岛素注射方式不正确时

由于胰岛素是一种生长因子,反复在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可能会导致该部位皮下脂肪增生而产生硬结,并导致该部位胰岛素的吸收率下降,吸收时间过长,进而血糖控制不稳定。

低血糖发作时的急救策略

低血糖发生时,如果已经出现神智不清,不要擅自喂食物或水,以免发生窒息,此时要立即送医。

如果出现了低血糖症状,但还未出现如抽搐、昏迷等严重情况,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吃饼干、馒头等来缓解,这不能说不正确,但不是最佳选择。

应对低血糖,建议大家记住三个“15”原则:

第一个“15”

一旦发生轻度低血糖, 应立即进食15克碳水化合物 。

用于低血糖急救的食物,有个优先级:

白糖、糖块、糖水、蜂蜜、葡萄糖片最佳,这类食物吃进去后,很快被肠道吸收入血,能迅速缓解低血糖症状; 饼干、点心、馒头、含糖饮料(含白砂糖的)、粥次之; 含糖饮料(含果葡糖浆的)、牛奶、冰淇淋、巧克力等食物的升糖速度相对较低。

抢救低血糖要争分夺秒,因此 最好选择白糖、糖块、蜂蜜等升糖指数较高的食物。

普通人在补充碳水化合物后,血糖水平基本能回到正常状态。

如果是糖尿病患者,在上述步骤之后需要15分钟后测血糖,如果症状消失,血糖达到4毫摩尔/升以上,按正常时间进餐即可;如果超过此值,1小时后才能进餐,并吃一份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加餐,以免血糖再次下降。

第二个“15”

如果血糖没有上升,症状没有消失,就再进食15克碳水化合物。15分钟后,再次测量。

第三个“15”

如果血糖仍没有上升,症状没有消失,就再次进食。此时,如果血糖过低,或出现意识昏迷,则需即刻送医救治。

日常做好7件事,预防低血糖

1. 均衡饮食 ,定时定量进餐,营养均衡,不要饥一顿饱一顿,易出现低血糖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应在三次正餐之间增添2~3次加餐,即从三次正餐中匀出一部分食品留作加餐。尽量不喝酒。

2. 适量运动 ,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身体耐受情况,适量、规律运动,散步、太极、瑜伽等等。不要空腹运动,也不要突然加大运动量。

3. 勤测血糖 ,家里准备血糖仪,规律测血糖,记录血糖值,还方便复诊。

4. 用对药,勤就诊 。按医嘱正确服用降糖药;正确的部位注射正确剂量的胰岛素;定期复诊。

5.通过正规途径接受相关的血糖控制知识。

6.每一个糖尿病病人外出时 应随身携带两件宝物 :

食物如糖果、饼干等 急救卡片,注明姓名、电话、用药等

7. 反复出现低血糖,需及时到医院就诊,寻找潜在的原因,及时调整降糖方案。

上一篇 :

下一篇 :

x

相关推荐

精彩推送